無線射頻識別(RFID)是怎樣工作的?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工業領域。射頻識別的英文被稱為“射頻識別”,在中文被翻譯成“射頻識別”。它是一種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可以不用接觸就用無線電識別身份。根據無線射頻的不同,射頻識別系統可以分為四種類型:低頻、高頻、超高頻和微波。
低頻系統(lf):RFID無線電波頻率低于134KHz的系統,符合ISO/IEC 18000-2標準;
高頻系統(HF):RFID無線電波頻率為13.56MHz的系統,符合ISO/IEC 15693(兼容ISO/IEC 18000-3)和ISO14443標準;
超高頻系統(UF):射頻識別(RFID)無線電波頻率在860~960MHz之間,符合ISO/IEC 18000-6B/C標準的系統;
微波):無線射頻:RFID無線電波頻率為2.4GHz的系統,符合ISO/IEC 18000-4標準;
一個射頻識別系統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電子標簽、天線、閱讀器和應用軟件。
電子標簽類似于條形碼系統中的條形碼,其中集成了一個可擦除芯片來存儲信息。電子標簽根據是否有電池可以分為有源和無源。與無源電子標簽相比,有源電子標簽具有更長的可讀距離。
天線:一般與讀寫器相連,用于接收/發射電磁波;
閱讀器:用于讀取電子標簽的數據,并傳輸給上位機應用軟件系統;有的還能把數據寫入電子標簽;
應用軟件:基于PC或PLC的軟件系統,用于處理閱讀器發送的數據;
以上就是關于無線射頻識別(RFID)是怎樣工作的相關介紹暫時就先講到這了,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傳感器、無線射頻的應用、以及選型知識介紹的話,可以收藏本站或者點擊在線咨詢進行詳細了解,另外偉烽恒小編將為您帶來更多關于傳感器及無線射頻相關行業資訊。